季札

东周春秋时期政治家
季札(生卒年不详),姬姓,又称公子札。因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后封于州来,又称“州来季子”,中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圣贤礼让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至德第三人[a]”,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2][1][3]
季札是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子,明礼仪,有德行,才智过人,颇受吴王寿梦器重。寿梦想将王位传给最具有贤能的季札,但按当时礼仪规定,王位应由嫡长继承,季札屡次拒绝。三哥余昧死后,季札仍不肯继位逃至延陵,余昧之子僚继位之后,大哥诸樊之子公子光对此不满,派专诸刺杀僚夺过吴王之位,季札不肯继位,隐居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季札前后多次让国,故此有“三让”的美称。[2][4][5]
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受吴王余祭之命,行聘中原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向中原诸国展示吴地的精神风貌,改变了中原诸国视吴国为蛮夷之邦的固有印象,为吴国成就政治霸业做了重要的文化铺垫。[4][6]

人物生平

守礼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