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楣

周家楣
生平简介
周家楣,一作筱堂,江苏宜兴宜城镇西门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入翰林,同治间任礼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章京,记名御史光绪二年(1876)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二月任大理寺少卿(宜兴人口口相传的“周天官”就是他)。光绪四年(1878)任顺天府尹(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后陆续任顺天乡试监监,及礼、兵、户三部左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参与了北京地方志《光绪顺天府志》的编[zuǎn]。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卒于任上。

主要政绩

周家楣在任职期间以巩固国基,改善民生为己任。在顺天府尹任上,他弹劾贪官污吏,救灾施赈,百废俱兴,政绩斐然。他疏浚河道,以工代赈。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补充义塾经费,仅回民义塾就增设了6所。并尽力普及文化教育,还创修顺天府志书,修缮“金台书院”(今北京市崇文区金台小学),重修讲堂。
周家楣所处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弱国无外交”。周家楣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上,不过激,不迁就,即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为恭亲王奕䜣李鸿章等人所器重。他坚持原则,妥善解决四川教案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