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单位,又称哈佛系统,是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骨单位呈简状结构,直径30~70μm,长约0.6~2.5mm,由10~20 层星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这些骨板之间共有 3~6层骨陷窝,内含骨细胞,骨小管则从骨单位的中央向周围穿越骨板互相通连。[1]骨单位沿骨的纵轴排列,增加了骨的强度。密质骨的里面是海绵状骨或称松质骨,极为坚韧,并能对抗弯曲。[2]
骨单位中心为一条纵行的小管,称中央管,是血管和神经的通路。骨单位是密质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3]各骨单位的骨板层次不一,大小也不同,哈佛管管径也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正在形成或新建过程中的骨单位,其哈佛管的直径比较大。各骨单位的骨盐沉积程度都不一样,在同一骨单位中,各板层骨的骨分布也不一致,新生成骨单位的骨盐沉积较少,随着骨的生长,骨盐由中央管附近的骨板逐渐向周围沉积,含量也不断增多。[4]
骨单位按其骨胶原排列形式分为3型:第1型,骨板中的胶原以螺旋形方向为主;第2型,胶原纤维呈纵形及环形交替排列;第3型,胶原纤维呈纵形排列。骨单位按其生理状态又分为3型:第1型为发育中的骨单位骨板正在沉积和钙化;第2型为成熟骨单位骨板多层;第3型为被重吸收的骨单位。骨单位依其钙化程度又分为两类:第1类为未化骨单位处于钙化期间,属发育中骨单位;第2类为完全化骨单位,属成熟骨单位。[5]
结构介绍
骨单位(osteon)是指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 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其中轴是一条纵行的管道,称为中央管(central canal)或哈弗斯管(Haversian canal),中央管的周围是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弗斯骨板,骨细胞位于骨板内或骨板间。骨单位数量较多,是构成长骨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央管内含血管、神经和组织液,与穿通管相连通。骨单位表面有一层含骨盐较多而胶原纤维很少的骨基质,称骨黏合线(bone cement line)。骨单位最外层骨板内的骨小管均在骨黏合线处折返,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相通,统一骨单位的骨小管相通,最内层骨板的骨小管与中央管相通,从而形成血管系统与骨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