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赫斯

哈雷·赫斯
哈里·哈蒙德·赫斯(英语:Harry Hammond Hess,1906年5月24日—1969年8月25日),美国地质学家,生于纽约市。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海军军官。赫斯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这一理论为板块构造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物生平

赫斯于1923年进入耶鲁大学就读电机工程,之后改修读地质学,于1927年获得学士学位,再于193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赫斯在罗格斯大学任教一年,之后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实验室任职,1934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地质学教授直到去世,并在1950到1966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1949到1950年间和1965年分别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赫斯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菲利克斯·安德里斯·韦宁·迈内兹一起登上美国海军潜艇USS S-48协助进行美国海军第二次海底重力量测远航。该次远航使用迈内兹设计的重力仪进行重力量测。该次航行于1932年2月5日自古巴关塔那摩湾出发,到达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后经由巴哈马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于3月25日回到关塔那摩湾。该次重力探测的成果由美国海军航道测量局以标题《The Navy-Princeton gravity expedition to the West Indies in 1932》出版。
赫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美国海军服役,并担任装备有当时的新技术:声纳的武装运输船约翰逊角号货船船长。这项任命在之后证明了对于赫斯海底扩张学说理论发展是关键性的一刻。赫斯仔细地追踪他在太平洋上曾经在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硫磺岛停靠的航线,并持续使用回声声纳。这个无计划的战时科学探测让赫斯得以收集北太平洋的海底资料,并发现了海底平顶山。赫斯以19世纪美国籍瑞士地理学家阿诺德·亨利·居约的姓氏(Guyot)命名该海底地形。战争结束后赫斯留在美国海军担任预备役军官,并升任海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