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字(越南语:Chữ Nôm/𡨸喃 ‧ 𡦂喃字喃),或称为“字喃”,是一种过去在越南通行,以汉字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来表达越南语的文字,其在越南古代文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朝鲜谚文、日语假名相同,都被用来表示本民族固有词汇,而汉字则用来表示从古汉语中引入的汉字词。喃字复杂且过于依傍汉字,始终没有成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法国殖民越南时期,喃字地位直线下降。1945年越南独立之后,喃字彻底被拉丁字母“国语字”正式取代。[1][2][3] 概况
越南在历史上从秦始皇时代起就有汉字文化传入,考古发现境内多有汉墓。在使用汉语汉字大约1000年后,越南利用汉字书写本民族语言,并以汉字为基础于10至20世纪初形成发展起喃字。在这段时间里,喃字是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的介质。
越族人创造喃字,用来为越语、岱依语和瑶语记音,造成越喃字(喃字)、岱喃字、瑶喃字。起初,喃字常用来记录人名、地名,后来逐渐普及,进入国家的文化生活。14世纪胡朝、18世纪西山朝年间,出现了在行政文书中用喃字的倾向。单就越南文学领域而言,喃字对于营造延续多世纪的辉煌文学起到了特别重要作用。 喃字的构字大部分为一个汉字表音,一个字表意而组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