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礼

西周饮宴婚冠、节庆活动的礼仪
嘉礼,在古代五礼中属于其中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xiǎng]燕之礼,[shèn](社稷祭肉[fán](宗庙祭肉)之礼,贺庆之礼,用以表示对特定场合或人物的尊重、庆祝或祝福。[1][2]
古代的嘉礼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嘉礼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宾客之间的礼节等。[3]嘉礼的目的在于促进和谐,其中饮食仪式用以增进宗族兄弟之间的感情,婚礼仪式用以祝福成年男女,宾射礼用以维系故旧朋友的情谊,宴会仪式用以招待四方宾客,盛宴仪式用以待遇友邦国君,庆祝仪式则在国家幸事之际举行。后世帝王登基、太后临朝、帝王诞辰、立储册封、帝王巡视狩猎等,也都属于嘉礼之列。[4][5]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历代常以乡饮酒礼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汉代乡饮酒礼与郡县学校祀先圣先师之礼同时举行。唐代科举取士以后,地方长吏即以乡饮酒礼招待,后代发展为鹿鸣宴。明清时期,乡饮酒礼在孟春正月及孟冬十月举行,并伴有“读律令”和训诫致词的内容,以此劝导民众尊亲敬长,遵守国法。

冠笄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