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云(Earthquake 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是一种假设,即特定类型的云形成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关联。然而,这一概念并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或验证,是一个伪科学概念。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同时也没有对“地震云”的明确分类和界定。
“地震云”的说法很早就有了[3],地震云生成机理有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等说法,但其生成机理的分析不符合科学原理[5],其能被民间大众信任,源于大众的心理聚焦效应[a][6]。20世纪80年代的“地震云研究者”把“地震云”分为了条带状、辐射状、干涉条纹状三种类型[7],后来把一切“怪异”的云都称之为“地震云”[3]。“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在中国和日本复苏,后来在1985年后又归于沉寂[8]。 “地震云”属于气象学中云的范畴[9],是与地震的发生有关联的特殊云层现象[10]。它和普通云的区别是它可能是地震构造活动的气象反应,“地震云”并非地震活动的直接标志[11]。它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地震前兆,不能依据“地震云”预测地震[3]。中国气象局、美国地质勘探局和日本地震预知联络委员会[b]都曾明确表示,“地震云”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12][4]。截至2021年底,还未发现“地震云”与地震之间存在确定性关系[11]。 发现和命名
“地震云”的说法很早就有了,由于地震造成的灾害极大,人们期望找到地震预测的“突破口”,能够在震前作出预报,从而可以躲避地震灾害。由于正常或常规研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就寄希望于通过一些奇特、怪异的现象来预测地震,于是就产生了“地震云”的说法[3]。虽然古代人通过观天象、了解气象等方法来预测地震,但是直至科学发展至今,科学家才逐渐确定,二者之间并无太密切的关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