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港

世界煤炭和石油储存港之一
赛德港(英文名:Port Said,[1]别名:塞得港,[2][3]港口代码:EGPSA),[6]位于埃及塞得港省,是埃及第二大港,也是世界最大转运港之一。[b][2]
赛德港原是一个小渔村。[5]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赛德港以当时派驻的总督赛德帕夏的名字命名。[3]1952年埃及独立,赛德港被归还给埃及。[4]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国有化后,英国法国入侵赛德港,港口遭到严重破坏。[4]1967年到1975年,赛德港和苏伊士运河被关闭。[7]1975年赛德港重新开放,被重建为自由贸易区。[5]2002年1月,埃及政府宣布取消赛德港为期五年的自由区地位,并将其重新定位为服装生产工业区。[4]2011年,由中交集团承建的赛德港东部港区集装箱码头项目,竣工交付使用。[3]
赛德港面积1351平方公里,[4]位于埃及东北沿海苏伊士运河的北口,濒临地中海,地处非洲和亚洲、地中海和红海的交接点。[3]赛德港属于亚热带沙漠/低纬度干热气候,[8]赛德港港区由5千米的两道防波堤保护,以防止泥沙淤积。港区水域23万平方米,水深16米以上。[7]截止到2016年底,赛德港拥有36个生产性泊位,其中集装箱泊位7个。赛德港全港年设计吞吐能力1278万吨,其中集装箱货物年设计吞吐能力80万TEU。[3]赛德港的主要工业有造船、化工、鱼类冷冻及加工等。[3]赛德港每天可接纳200多艘船只通过运河。[7]

历史沿革

赛德港原是一个小渔村。[5]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赛德港以当时派驻的总督赛德帕夏的名字命名。[3]1870年,赛德港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有3个盆地,分别是“苏伊士运河盆地”“苏伊士运河盆地”和“沙里夫盆地”。[9]19世纪末,赛德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加煤港。[7]赛德港一直处于外国统治之下,直到1952年埃及独立并被归还给埃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