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起源说

1980年沃波夫提出的假说
多地起源说是围绕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谁、什么时间形成的以及怎样形成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一场论争中逐渐形成的两种学说之一,人类多地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美国人类学家米尔福德·沃尔波夫、詹姆士·斯普莱、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威尔斯。该学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多个地区,这些地区的土著(原始居民,即直立人)经过百万年十分漫长的时间进化,即形成现代人类。[1]

多地起源说

古人类学中,多地起源说是两种主要的人类起源的假说之一,另一种为单地起源说。不过1990年代以来在遗传学上的证据较支持单地起源说。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学者支持多地起源说。
此名词最早是1980年代由密西根大学教授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所使用。该假说认为:在1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匠人:Homo ergaster,或直立人:Homo erectus)离开非洲后,便开始在世界各地独自演化,包括尼安德塔人、北京人和爪哇人等,并适应当地的环境。根据沃波夫的说法,世界各地的人类同时平行演化成今天的现代人。不同地区的人类由于地理隔绝因此往不同的方向演化;但另一方面,选择、突变、遗传漂变与基因流等其他复杂的因素使现代人往大约一致的方向演化。最终,一些地方上人类的多样性被取代消失,使得今日的现代人虽保有一些地方特征,但共有更多的相似处。

相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