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是一类非常有营养的食物, 与其他薯类作物相比, 大薯的蛋白含量更高, 纤维含量低。[1]此外, 大薯产量潜力极高, 繁殖方式简单, 地上部分生长迅速且块茎可以长期储存,被人们广泛食用。[2]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野生者块茎多为长圆柱形;栽培者块茎变异较大,呈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扁圆形而重叠,或有分支。茎右旋,无毛,通常有四条狭翅,基部有时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绿色或带紫红色,长4~15cm;叶片绿色或带紫红色,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长6~20cm,宽4~13cm,先端短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时为戟形,两耳钝,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珠芽,珠芽多为球形、卵形或倒卵形。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1.5~4cm,通常2至数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成圆锥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倒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雌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为倒卵状长圆形,较小而厚,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花柱3,分离。蒴[shuò]果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cm,宽2.5~4.5cm。种子四周有膜质翅。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分布范围
东南亚,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大薯的本土品种,由于块茎可以当作主食,被人为传播到非洲、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热带岛屿以至美洲,基本覆盖所有的热带地区。大薯是热带地区第三大薯类作物,为数百万人的主食,提供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大薯在被殖民者引入巴西后,适应本地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尼日利亚是全世界大薯最大的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70%~76%。大薯生命力顽强、地上部分生长迅速,并在树上攀爬生长,在佛罗里达等地被认为是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