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大夫

汉以后各代多沿置的官职
官名。秦官,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唐、宋为文散官第八阶,从四品上。宋元丰属制用以换左右谏议大夫。后定为文官第十一阶,金称大中大夫,从四品。元升为从三品。明亦称大中大夫,为从三品加授之阶。

简介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所属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议论。官名。光禄勋属官有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
东汉除光禄大夫外,另置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秩依次递减。《宋书·百官志》叙此,“太中大夫”作“中大夫”,应系误书。
北周依《周礼》设六官,有中大夫,秩正五命,位似秦汉后的九卿、尚书等官。北齐始再有在大夫,与上大夫同为王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