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状沙拐枣

蓼科沙拐枣属植物
头状沙拐枣,灌木或小乔木,叶退化,由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植物园于1972年从宁夏中卫引进种子,1977年定植成功。目前,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已形成大面积人工林。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4)米,自基部分枝,径通常2-8厘米。茎和老枝淡灰色或 黄灰色,常有纵裂纹;幼枝灰绿色,节间长1-4厘米。叶线形,长约2毫米;叶鞘膜质,与叶合生。花2-3朵生叶腋,花被片卵圆形,长2-3毫米,紫红色,有淡色宽边,果时反折。果(包括刺)近球形,径10-30毫米,幼果黄绿色、红黄色或红色,成熟果成淡黄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瘦果椭圆形,扭转,肋凸起;刺每肋2行,基部稍扁,分离或稍连合,中下部或近基部2-3分叉,每叉又2-3次2-3分叉,末叉硬或较软,极密或较密,伸展交错,或多或少掩藏瘦果。花期4-5月,果期5-6月;新疆吐鲁番栽培,8-9月为第二次花果期。
头状沙拐枣
头状沙拐枣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区4月上中旬开始萌动,下旬开始生长,至8月初停止生长,5月中旬现蕾,下旬开花,6月上旬盛花,中旬结果,7月上旬果实成熟,不久即脱落,9月中旬有二次开花现象;4月下旬发出同化枝,至9月下旬到11月中旬脱落,整个生长期平均约180天。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头状沙拐枣生长期要长些,约220天,3月下旬开始生长至11月上旬嫩枝脱落,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二次开花;4月下旬结果至6月上旬果实成熟,不久脱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二次结果。朴子(瘦果)千粒重108.86—153.058。头状沙拐枣为具有发达根系的沙生灌木,有垂直根和水平根,垂直根向下生长,可达2m深处,水平根在地下20cm以下发出,可有数层,平行于沙面生长,可延伸达3m以上(图96—2),老株的水平根长可达20—30m。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十分迅速,实生苗当年生长高度可达148cm,平均为109.5cm,地径最大的1.6cm,平均1.082cm。它的高度和冠幅在种植后2—3年内即可达到基本定型,4年后生长开始缓慢,只是枝干继续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