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校

仅招收女性的单性别教育学校
仅招收女性的实行单性别教育的学校,多为高中或大学。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投资兴办的女子学校是上海经正女塾。单性别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是主流,大部分中学、大学都是男校或女校。[2]
女校教育理念基于“男、女学习方法有差异,所以需要根据性别将他们分开教育”,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拥有高贵气质的女性。除与普通学校相同的文化课外,女校还会开设形体训练、朗诵、诗歌鉴赏、舞蹈、礼仪等提高现代社会女性整体素质的课程。[3]

女校发展历史

9世纪前,单性别教育十分常见。17世纪时,女性被社会允许开始接受教育,但仅限于圣经与针线。到19世纪,学校仍以性别分割学生,男女学生在不同校门进入,在不同范围活动,随着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男女校得到建立。1917年,苏联规定所有学校必须为男女校。据科尼利厄斯·赖尔登(Cornelius Riordan)所写:“到19世纪末,美国大多数公立中小学已转为男女校。[4]
而20世纪末,男女校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最后,到2003年,全球只有几个国家的男校、女校的数量占所有学校的数量的百分率超过2%。但仍有国家、地区的男校、女校的数量占所有学校的数量的百分率超过10%:比利时智利新加坡英格兰香港以色列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与大部分穆斯林国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男学生与女学生在数个领域上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这个发现支持了单性别教育理论,现代社会的公立、私立单性别教育的兴趣再度兴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