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茅盾所著长篇小说
《子夜》是中国作家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约30万字,全书共19章。[5][6]茅盾于1930年冬天开始撰写《子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部分章节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发表,1933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子夜》的最初版本。《子夜》初版发行后,受到当时读者追捧,并在三个月内四次重印,迄今为止,《子夜》仍是茅盾作品中印刷量最大、修改次数最多、印刷版次最频繁的一部长篇小说。[2][3][4][7]《子夜》还被改编成电影、话剧连环画,两度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1]
《子夜》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本家吴荪甫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进行经济斗争、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夹缝中试图发展民族工业而最终失败破产的经历。主人公吴[sūn]甫是上海实业界的一位大亨,曾经游学欧美,他敢于冒险、野心勃勃,立志要振兴中国的民族工业,成为“20世纪机械工业的王子”。他资本雄厚,和实业界同仁组建益中信托公司,用各种手段吞并了许多小工厂。然而,吴荪甫时运不济,落入了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设计的公债陷阱中。他虽然精明能干,却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当时中国民生凋敝、购买力低下的情况,也无法抵御帝国主义资本转嫁危机的倾销热潮,在资金不足、工人运动和公债暴跌的压力下,吴荪甫最终破产,最后以避暑为名,和吴少奶奶从上海仓皇出走。[7][8]
《子夜》塑造了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等70多个角色,描写了农民暴动、工人运动、公债斗争、企业竞争等经济和政治事件,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样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困境,有力地回答了当时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子夜》开创了力求把握时代脉搏与精神的长篇小说创造追求,是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发展趋于成熟的里程碑。《子夜》还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语版本,以其艺术价值赢得了海外读者与学者的认可,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9][10][11]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