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

中国封建王朝官方权利的象征
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玺、御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低级机构之印,诸侯割据政权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和农民起义政权之印等。

工艺

官印尺度和材质方面的等级区别,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官员品级的高低主要 以官印尺寸和质料来区别。官职越高,官印越大,权力就更大。御宝尺寸是百官之最高等级,是次于皇权的三师三公亲王尚书令印的两倍以上,表明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御宝有金玉两种。秦以来天子的印独称玺,玉质,考古发现的有汉吕后“皇后之玺”。至武则天时将“玺”改为“宝”。其它印不能用玉,这是玺印制度中对质料等级限定的开始,其制度几乎延续到中国封建社会之终。
各个样式的官印
官印纽式经历了以简向繁过渡,又以繁趋于简的演变过程。初始为鼻纽和瓦纽,印的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穿系绳索,便于携带。继为[chī]龙龟狮鱼蛇鸵马牛兽等多种纽式。皇帝的御宝是螭虎纽,少数民族官印多为鸵纽。御宝的纽式自宋代起一改前代螭虎纽为盘龙纽,此后御宝皆用龙纽成为定制,沿至清末,而其它官印纽式全部简化成[jué]纽和柱 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