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特拉

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
密特拉(Mithras),原始印度-伊朗语,主格形式为Mitras,是一个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这一神祇原是雅利安人万神殿里共有的崇拜对象,在伊朗-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分化之后,开始向着不同特征发展。密特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原始功能被认为是契约之神,尽管后来发展为太阳神、光明之神乃至战神,但其作为契约神的性质并未消失。

教义和特点

密特拉教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已经在雅利安人中出现。密特拉(Mithra)原意是“契约”,被视为“契约之神”。密特拉是古代印欧-伊朗神,长期受到米坦尼的波斯人印度的雅利安人的笃信。密特拉教研究的先驱库莫特认为,密特拉是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自达的副神之一,司职条约、忠诚和太阳等,《阿维斯塔》中存在大量礼赞密特拉的篇章。在宗教信仰内容上,密特拉教以激励与恶魔作战的士兵为己任,阐扬最高道德,保证其士兵毕生与恶魔作战,认为人死后必须出现在密特拉的审判席前;不洁的灵魂交给黑暗神阿里曼,洁净的灵魂则经由七重天而上升,由阿胡拉·马兹达引入天堂。很多文献和碑铭材料显示,密特拉生于岩石,生活于岩洞,以捕牛为生,左手举火炬,右手持短剑密特拉教的长老或祭司只将教义传给教徒,不向外人传授。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人不供奉神像,不修神庙,不设祭坛。为保护密特拉教神秘宗教的隐私性,早期密特拉教祭祀场所设在了岩洞(又叫太阳洞)中,多小于10平方米。学者拜克认为,密特拉教的岩洞中布置各种星相符号,模拟出一个宇宙空间,以感知神明意志和取悦众神。密特拉教仪式以杀牛为特征,象征着某种神秘主义的生生死死的循环世界观。教徒行入教礼时站在一个屠架下面,架上杀牛,血流到入教者身上。据说血中能产生新生活,教徒也在牛血中进行沐浴。乌兰西认为,屠牛图意味着密特拉向世人宣告自己重建了宇宙的秩序。艾尔瓦指出,屠牛是将光明和生命从黑暗的束缚下解放出来。[1]

早期崇拜

密特拉是极古老的、属于阿利安宗教系统(有学者称之为原始印度-伊朗宗教系统)的神。关于阿利安人分化前的史前时代对密特拉的崇拜情况现在已经几乎不可能调查清楚。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密特拉的纪录是属于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语铭文,该铭文是赫梯与米坦尼两国签订的合约,位于现土耳其境内凡湖东南方。铭文提到密特拉(以mi-it-ra的形式出现)是米坦尼的主神。米坦尼是有着特殊背景的国家,该国的大部分居民是胡里安人,而统治阶层则是阿利安人。通常认为,米坦尼的统治集团与印度-阿利安人同源。铭文中提到密特拉是米坦尼人崇拜的五位大神之一,而其他四个神显然对应于吠陀中的伐楼拿因陀罗和双马童(双马童是双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