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

伤寒六经病之一
少阳病,病证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指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症的病变。

解读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所以少阳病与三焦和胆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少阳病既不属于太阳的表证,又不属于阳明的里证,而是邪气从太阳传入阳明的中间阶段,发于表里之间,所以又称半表半里证。此时外感病邪未除,正气已虚,病邪内侵,结于胆腑。
口苦心烦,呕吐不欲食,乃是胆胃有热;咽干,是热而津少,但是都不如阳明口渴喜冷、热盛津伤得严重。目眩,是胆火上炎;往来寒热,是正邪纷争于表里之间;胸胁部是少阳经脉循行之处,邪郁少阳之经,所以胸胁苦满。根据这一系列的症状,可以看出病邪已经不在表,但尚未成为阳明里证,也没有完全热化,所以说这是半表半里的热证
由于少阳病,正是表证和里证之间的中间阶段,因此每有兼表或兼里的证候出现,如“发热微恶寒,骨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等,这是少阳证兼有太阳表邪未解的证候;“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或大便不通”等,这是少阳兼有阳明里实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