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

尸佼典著《尸子》
《尸子》是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尸佼[1]

全书特点

尸子 的尚贤论
道家的老子庄子都反对尚贤使能。老子反对尚贤,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庄子也紧跟老子的不尚贤思想,并强调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在尚贤这一问题上,道家的黄老学派没有采纳老庄的不尚贤主张,而是吸收了儒、墨、法等诸家尚贤的思想,提出了起贤废不肖、亲亲而兴贤、举贤用能,无阿于世之类的主张。在尚贤的问题上,尸子与黄老道家保持着一致,提出用贤使能,不劳而治,并将用贤列为治天下四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尚贤、用贤提高到治理国家的重要方法的层面来认识。尸子将尚贤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提出了全面的人才思想,包括进贤、知贤、用贤三个部分。进贤是引进人才,知贤是了解人才的各方面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用贤则是强调要让人才尽其才用。进贤、知贤、用贤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尸子《发蒙》说: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不知用贤、求不得贤,以及贤不尽其用都会对治理国家造成危害,三者不可偏废其一。进贤是指人才的来源渠道,包括君王的求贤和下臣的进贤两个方面。尸子认为,君王求贤对于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度于往古,观于先王,非求贤务士而能立功于天下、成名于后世者,未之尝有也,但求贤本身也有道,不遵其道是不能招致贤士的。他所说的求贤之道是指求贤的原则和君王对贤士的态度。求贤的原则是不避远近,不论贵贱,也就是要打破地域观念和等级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那么即使知用贤之利也 不能得贤。尸子对君王求贤的姿态也提出要求,要君王卑爵以下贤,轻身以先士,即君王要谦恭地对待贤能的人,要看轻君王的威严而推举有才能的人,并认为这是一个君王正天地、利万物的先决条件,否则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进贤的另一条途径是下臣举荐贤士,为人臣者,以进贤为功,而君王对下臣的举荐也要实行奖惩措施,使进贤者必有赏,进不肖者必有罪,无敢进也者为无能之人,让举荐贤才的人得奖,让举荐不贤良的人受罚,把那些不敢进贤的人作为无能之人对待,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举荐贤士的行列中来。有了贤士之后,君王还要善于知贤和用贤。列子说:“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于自贤。”尸子也认识到了知贤的重要性,提出进贤而当,不若知贤。用贤则要合理使用人才,做到才尽其用,最后让君王通过用贤达到身逸而国治的目的。
尸子的去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