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双眼高度屈光不正引起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发育相关性疾病,其发病因素涉及到视觉初级高级中枢的发育以及神经的可塑性。双眼远视度数≥+4.50D、散光度数≥2.00DC者均可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生于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多见于高度远视病人,不常见于高度近视。双眼矫正视力相近或相同,往往不合并单眼抑制。屈光不正性弱视只要经过合理的屈光矫正后,视力会自行逐渐提高。不推荐视觉训练疗法。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其他类型弱视相比较预后最好。尤其在幼年期(出生至5岁)治疗预后较为良好。

就诊科室

  • 眼科。

病因

  • 在生命早期的视觉异常刺激(双眼高度屈光不正致使视网膜物像模糊)导致视觉中枢发生了功能性变化,产生屈光不正性弱视。
  • 1岁以内儿童双眼近视度数≥-5.00;1~2岁儿童双眼近视度数≥-4.00;2~3岁儿童双眼近视度数≥-3.00。
  • 1岁以内儿童双眼远视度数≥+6.00;1~2岁儿童双眼远视度数≥+5.00;2~3岁儿童双眼远视度数≥+4.50。
  • 1岁以内儿童双眼散光度数≥3.00DC;1~2岁儿童双眼散光度数≥2.50DC;2~3岁儿童双眼散光度数≥2.00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