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是指中山地中富含金属化合物,包括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的土壤。

分布范围

山地红壤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古兜山五桂山等海拔450米至750米地带,与赤红攘和山地黄壤呈垂直分布,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在浓密森林覆盖下湿度大,自然植被为亚热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在这样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故土攘自下而上分布为赤红壤(海拔450米以下)、山地红攘(海拔450~750米)、山地红攘和山地黄攘复区(海拔750米至山顶)),由于古兜山山体不大,且在平原边缘,是一座孤立的山脉,面临海洋,受季风的影响较大,气候不似罗浮山至南昆山一带,群山峰叠,林木茂密而潮湿。因此,古兜山的山地红壤可分布至山顶900米左右的地区,即在750~900米与山地黄壤复区存在。山地黄壤仅分布于山洼回地,过去林木茂密和比较润湿的地区,古兜山植被均已遭破坏,以次生疏林,灌丛草被为主,自然植被有吊钟花,大叶黄栋、红花柯、鸭脚木桃金娘芒草、芳草、芒箕、蕝类等,人工植被有马尾松、衫、竹等。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繁茂,覆盖面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分析

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和砂页岩,山地红攘的富铝化作用较赤红壤弱,硅铝率〉2 .0 ,剖面层次发育明显,表土层棕红色,心土层黄红色,底土层红色、土层较薄,一般不越过1 米,且多石砾和母岩露头,在植被覆盖较好地区,表土有机质及全氮、全钾含量丰富,全磷及速效磷缺乏,土壤呈强酸性反应, pH 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