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

敦煌学的奠基人
常书鸿(1904.4—1994)别名廷芳、鸿,满族, 热河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1]
常书鸿,自幼便爱好绘画,1918年,常书鸿进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读书。1928年,常书鸿的彩色铅笔画《木工》获康德铅笔公司速写绘画奖第一名。1932年秋,他又获得里昂市公费奖学金,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毕业作品油画《G夫人像》获全校毕业生作品第一名,1934年,油画《病妇》参加里昂春季沙龙获金质奖。油画《裸妇》参加里昂春季沙龙获金质奖,并由国立里昂美术馆收藏。1935年,常书鸿还在巴黎举行了一场个人画展,展出作品50余幅,并当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超选会员、巴黎肖像画协会会员。[3]1936年,常书鸿回国,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4年秋天,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任所长。[2]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主席,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1]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任所长。1966年是敦煌莫高窟1600周年纪念,常书鸿计划通过举办大型展览,召开纪念会,以及编辑整理一套介绍敦煌的书籍,呈现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成果。1994年6月23日,90岁高龄的常书鸿与世长辞。[2]
2023年9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论坛上为常书鸿颁发杰出贡献奖。[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