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英文名(dry-cleans),是指在有机溶剂中的洗涤作用,包括去除油污或污渍的一种干进干出的洗涤方式。[8]对于某些纺织品,水洗不方便或不易洗净,需采用干洗的方法,一般使用轻石油炷或氯化烷[wán]等来洗净重油污的纺织品。[9]
乔利·贝朗研制出了干洗剂,干洗由此诞生。[10]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水,所以称为干洗。干洗使用的是有机溶剂,因此,在干洗过程中,干洗溶剂在清洁织物 时不像水洗会对天然或毛织物产生膨胀作用,形成纤维收缩现象,所有经过干洗的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皱折和外观的变化,同时具有色泽保护性好、不易褪色、手感柔软等优点。[7] 干洗技术主要包括干洗溶剂和干洗设备。干洗诞生后的最初50年间,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1897年,德国吕德维格·安特林,发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干洗剂,使干洗技术向前跨进了一步。[11]干洗设备方面,以封闭型干洗机为主流机型,美国休斯 公司为解决海军潜艇官兵洗衣,研发推出了液态二氧化碳干洗机。这种干洗机具有一定的洗净度,不消耗水而且没有任何有害废物产生,从而受到广泛的推崇。[6]由于干洗主要溶剂为四氯乙烯和碳氢类溶剂。四氯乙烯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作业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会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一定危害,而碳氢溶剂也属挥发性有机物。[12] 历史沿革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