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布芋兰

广布芋兰
广布芋兰(学名:Nervilia aragoana Gaud.)属于兰科芋兰属的植物,[1]别称包括芋兰、西藏芋兰、脉叶兰、一点广、东亚脉叶兰等。其块茎圆球形,直径10-13毫米。叶1枚,在花凋谢后长出,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质地稍厚,心状卵形,基部心形,边缘波状。花葶高15-26厘米,下部具3-5枚筒状鞘;总状花序具4-10朵花;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等大,线状长圆形,长14-18毫米,宽2.5-2.9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唇瓣白绿色、白色或粉红色。花期5-6月。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林下或沟谷阴湿处。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琉球)、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等。此花有栽培,块茎民间药用。

形态特征

广布芋兰的块茎呈圆球形,直径约为10-13毫米。其单叶在花朵凋谢后才会长出,叶面上方呈现绿色,下方则是淡绿色,质地较为厚重,呈现出心状卵形,长度在2.5-3.5厘米之间,宽度在2.5-4.5厘米范围内,顶端急尖,基部呈心形,边缘具有波浪状。[2]叶面上大约有20条隆起的粗脉,上方的脉络无毛,但脉间的区域会稍微覆盖着长柔毛;叶柄的长度在2.5-4厘米之间。花葶的高度在15-26厘米之间,底部带有3-5枚筒状鞘;总状花序包含(3-)4-10朵花;花苞片呈线状披针形,顶端稍尖,略微反折,显著较长于子房和花梗;子房呈椭圆形,长约4-5毫米,具有棱角,配有长4-5毫米的纤细花梗;花朵向下弯曲,半张开。萼片和花瓣均为黄绿色,大小相近,呈线状长圆形,长度在14-18毫米之间,宽度在2.5-2.9毫米范围,顶端渐尖或急尖;唇瓣的颜色可能为白绿色、白色或粉红色,形态存在一定变化,长度在12-17毫米之间,具有紫色脉纹,内部通常只在脉上具有长柔毛,基部呈楔形,中部上方明显分为3裂;侧裂片常见为三角形,顶端常急尖或截形,直立,环绕着蕊柱;中裂片可能是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接近倒卵状四方形,顶端钝或急尖,顶部边缘略有波状;蕊柱的长度在6-10毫米之间。花期一般在5月至6月。

分布范围

广布芋兰在中国大陆的分布省份包括台湾省、湖北省四川省云南省西部至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至南部。此外,它还广泛分布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尼泊尔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模式标本采自太平洋的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