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
一种内外生殖器官提前发育及第二性征提前呈现的内分泌疾病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及
第二性征
呈现的一种常见
儿科
内分泌疾病。
[3]
调查资料显示,青春发育年龄在20世纪呈现不断提前的趋势。性早熟发病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具有男女差异,以女孩多见
[2]
,男女约1∶(4~5)。
[6]
性早熟的病因主要有遗传
[3]
、
下丘脑错构瘤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外伤、
[2]
肝细胞癌、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误服避孕药、McCune-Albright综合征
[a]
、原发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等。
[3]
除此外,暴露于危险因素中也会导致性早熟,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雌激素
污染、心理和
社会因素
、饮食与营养因素、
光污染
因素等。这些因素均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甚至通过对基因的影响而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6]
性早熟主要通过GnRH
[b]
激发试验来确诊,其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
[3]
并抑制或减慢性发育进程、抑制骨骼成熟等治疗。
[2]
基于导致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防止儿童性早熟主要以一级预防为主,包括控制
环境激素
污染、防止营养过剩、慎用含激素的药品和保健品、避免让孩子观看带有色情内容的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
[6]
有记载的最年轻的中枢性性早熟病例是一个名叫莉娜的
秘鲁
女孩,1939年,只有5岁半的莉娜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婴,医生在
剖宫产
时发现其生殖器官完全成熟。
[7]
20世纪60和70年代,用于治疗性早熟的药物主要有三种:醋酸甲羟孕
酮
[
tóng
]
、
达那唑
、
醋酸环丙孕酮
,但这三种药物在安全性或有效性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GnRHa)用于治疗性早熟安全有效,
[7]
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
[3]
分型
按发病机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