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冻基因

在南极发草中发现的基因蛋白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抗冻基因”,这种基因使南极地带的草在-30℃的条件下仍可以存活。这种基因是从一种名为南极发草的植物中发现的。他说,我们从中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种类的基因蛋白,它能防止冰晶生长,因此能避免冰晶给植物带来的伤害。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对植物的抗冻性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克隆了许多与抗冻性相关的基因。

简介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抗冻基因”,它能使花草等植物在南极半岛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生存。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让人们在冬天也能种庄稼。
研究人员将这种“冰再结晶作用抑制基因”移植到了一株实验植物中,并且对抗冻基因进行了复制。斯潘根伯格教授表示,现在,我们弄清了它的作用机理,我们可以将这一知识运用到改善农作物、提高其抗寒抗冻性上去。”
该州发展部门的负责人长约翰·布朗比说,全球每年大约有5%至15%的农作物生产受到霜冻的影响。抗冻基因的发现可使因霜冻和寒冷天气条件造成的数百万美元的农作物损失得以避免。他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基于对这些抗冻基因功能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农作物抗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