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最常见的一种等容量性低渗性低钠血症。该病占低钠血症的60%。[2]1967年Bartter和Schwartz对此综合征进行了综述,将其命名为SIADH,并制定了诊断标准。[6] SIADH常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及药物等。[3]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水 潴留和低钠血症的程度和发生的速度,可有进行性软弱无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该病主要依据血钠、尿钠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2]
SIADH的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需限制液体摄入,可选择使用如考尼伐坦和托伐普坦、尿素等药物纠正低钠血症。[2]该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钠血症。SIADH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潜在病因以及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等,药物诱导的SIADH一旦停用致病药物,通常会迅速完全康复。[7] 病因
SIADH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炎症、药物、外科手术。部分病因不明者称之为特发性SIADH,多见于老年病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