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音乐[1]始于公元4世纪初期,伴随着康斯坦丁堡的建立,直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在这个政教高度合一的神权国家,音乐作为宗教礼仪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对异教的严格控制以及对系统化、规范化的需求,使得音乐的地位得到提升。拜占庭音乐包括大量的圣咏和赞美诗,其记谱法和调式系统逐渐成熟。 历史背景
拜占庭音乐[2]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创造了“中世纪”和“拜占庭”这两个术语,分别用来描述他们心目中的历史阶段和东罗马帝国及其居民。然而,西方世界对拜占庭文明持有偏见,将其视为保守落后、官僚主义盛行的东方帝国。拜占庭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古希腊哲学和数学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调式系统。此外,犹太会堂的音乐传统也对拜占庭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音乐形式
拜占庭的日常礼拜仪式包括早课、日课和晚祷,这些仪式都有对应的音乐形式。拜占庭圣咏和赞美诗是其主要的音乐形式。赞美诗的内容多取材于圣经诗篇,也有不少是诗人自创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如kanon和stichera,它们丰富了拜占庭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