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放射性
肾炎
是由放射线(通常称
电离辐射
)引起的
肾损害
。本病多由放射治疗腹部和生殖系统肿瘤,以及下胸椎、腰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放射性肾炎可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肾炎、慢性放射性肾炎、蛋白尿、良性
高血压
和
恶性高血压
五种类型。照射剂量越大肾损害越严重,可表现为泡沫尿、夜尿增多、水肿、乏力、头痛、皮下
瘀
[
yū
]
点瘀斑等。急性和慢性放射性肾炎治疗不同,急性放射性肾炎主要是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慢性放射性肾炎主要是控制血压,防止病情反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透析治疗等。急性放射性肾炎可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肾炎。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导致
肾衰竭
和
心力衰竭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急性放射性肾炎预后与恶性高血压有关,若患者生存能超过6个月,病情一般可以好转。慢性放射性肾炎积极控制血压,一般可控制病情,但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肾衰竭。
就诊科室
肾内科或内科
病因
放射性
肾炎
是由放射线(通常称
电离辐射
)引起的
肾损害
。
多见于腹部或生殖系统肿瘤接受患者放射性治疗,而又未能对肾脏进行任何防护的患者。
若在5周内肾脏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超过23Gy(2300R)时,有发生本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