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主义(英语:Scandinavism)是一项支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或北欧国家)之间合作的政治运动。该运动宣扬北欧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共通的神话体系、相同的语言发源等依据,并称以之可形成统一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和语言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有两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运动浪潮,分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主义运动和北欧主义运动。

斯堪的纳维亚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与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同时期。但和后两者不同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建国方案没有达成。该运动以共同的语言、政治、文化背景为依据,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挪威国歌《对!我们热爱祖国》中被称作“三兄弟”)视为统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宣扬建立统一国家。
运动最早由一些丹麦和瑞典的大学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斯科讷发起,在19世纪中期达到顶峰。当时,瑞典和挪威已在《基尔条约》的签订下成立瑞典-挪威联合,但这场运动仍然受到包括克里斯蒂安八世卡尔十四世在内的人们的质疑;运动在丹麦的传播也受到政治原因的限制。到了1844年,奥斯卡一世即位瑞典挪威国王后,瑞典-挪威联合与丹麦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的运动亦得到一些自由派报刊的支持。1848年,丹麦与普鲁士爆发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瑞典派出远征军给予丹麦支持,但这支军队未真正接触战争。不过,由于在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拒绝同丹麦结盟或派军欧洲大陆进行援助,导致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的运动受到严重打击。
1872年,来自丹麦、挪威和瑞典的移民者在新西兰共同建立了一个移民城镇,并以维京时代在丹麦南部建立的防御要塞系统丹尼弗克(19世纪在普丹战争中沦陷)命名为丹尼弗克镇,正是因为丹尼弗克在他们情感中扮演着象征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