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

理论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一场城市社会危机,这场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二战后的四、五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相对繁荣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地区普遍经历了扩张和蔓延,郊区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伴随着人口郊区化,工业和许多服务业也随之迁出城市中心区,结果就使得大城市中心区雇佣就业机会减少,税收减少,零售商业和社会服务减少,公共设施和服务下降,这一切均对大城市中心区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城市重构与城市财政危机。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的发展日益受到全球资本主义力量的影响,工业资本大量从老的工业城市流向新兴的城市化地区,使城市的发展从老工业城市转向了那些过去只经历了很低城市化水平的新兴城市地区。工业资本抛弃老工业城市不仅使老工业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失业增加,还使得这些城市的工厂厂房和其它固定资本贬值,城市税收减少,不少城市甚至出现财政危机。可以说,资本流向哪个城市,这个城市就会繁荣兴旺,反之就会一片萧条。许多城市为了争取资本不得不向商业利益屈服,特别是向跨国公司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