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小福

京剧青衣演员,代表作《小宴》
时小福(1846年10月28日-1900年6月13日),原名庆,字琴香,别名小馥,字纫之,号赞卿,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末京剧青衣演员,同光十三绝之一。幼年至北京学唱京戏,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北京宣南猪毛胡同(现朱茅胡同),有“绮春主人”之称。时小福嗓音委婉、高亢嘹亮,吐字发音真切,但唱法仍不脱徽调味道,属阳刚性质。唱腔极富情韵,被誉为“天下第一青衣”。时小福与梅巧玲并称为“四喜班之二绝”,弟子众多,梅兰芳为其弟子之一。庚子年,时小福卧床不起,遭八国联军兵惊吓病故,后葬于永定门外。时小福的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等。曾为清朝内廷供奉、清宫教习,出师后自主绮春堂,后继梅巧玲主四喜班。兼任及“精忠庙”庙首。唱、做工稳,腔调上取胡喜禄、梅巧玲两家之长加以发展,并吸收昆腔唱法,情韵兼备,且昆乱皆精。[1][2][3]时小福为人重义,喜交文士。弟子很多,以“仙”字序,其中吴菱仙为梅兰芳的蒙师。[4]四子时慧宝[5]

人物经历

时小福12岁随父母来到北京,后加入到四喜班名旦郑秀兰的“春馥堂”跟从徐阿福学习昆旦兼皮黄青衣。经常在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私淑于胡喜禄。成为四喜班主演之一。当时人们称四喜班中有二绝,一个是时小福的《三娘教子》,另一个是孙菊仙的《御碑亭》。时小福晚年兼演小生戏,如《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曾经替梅巧玲掌管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时小福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时被选入升平署进宫当差。1886年被选为清宫教习。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据传时小福演戏常常用白酒饮场。光绪二十五年(1899),时小福应朋友的邀请到京城名伶某王府演出堂会。其中有出《五花洞》,谁知临场主演张霭卿竟然没有来,时小福非常生气,为了不使主人扫兴,决定亲自粉墨登场代为演出。主人很高兴,盛宴款待以表谢意。不料时小福由于心情关系饮酒过量,第二天早上就卧病在床了,虽然经过很多名医诊治,但都没见好,始终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庚子五月十七日病逝,葬于永定门外。享年54岁。

主要作品

作品名称
彩楼配
三击掌
探寒窑
武家坡
汾河湾
桑园会
金水桥
《祭江》
《祭塔》
二进宫
《六月雪》
宇宙锋
《南天门》
芦花河
《挑帘裁衣》
《折柳阳关》
《小宴》
《四[láng]探母》
打金枝
《雁门关》
《孝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