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鳄(Purussaurus)是中新世凯门鳄亚科物种。鼍超科下的成员,与凯门鳄最为接近,所以在生物学分类上,被列入了鼍超科凯门鳄亚科普鲁斯鳄属。生活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是地球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1] 普鲁斯鳄最早的化石是于19世纪末巴西的科学家巴博萨·罗德里格斯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发现的。他在1892年将这种巨鳄命名为普鲁斯鳄(Purussaurus),模式种为巴西普鲁斯鳄(P. brasiliensis)。这种已经灭绝的巨型掠食动物咬合力惊人,专家测算其咬合力可达6.9万牛顿(约相当于7吨),超过了霸王龙。[2][3][1]普鲁斯鳄体长可达12.5米,比一辆公交车还要长,体重达到8.4吨,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约40公斤食物。[3] 物种简介
尽管普鲁斯鳄在近几年才走进大众视野,但是其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并且命名。早在19世纪末,巴西植物学家巴博萨-罗德里格斯(Barbosa-Rodrigues)就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巨鳄的化石,他在1892年将这种巨鳄命名为普鲁斯鳄(Purussaurus),模式种为巴西普鲁斯鳄(P. brasiliensis)。[4]
50年后的1941年,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发现了巨型鳄类的头骨化石,化石编号UCMP39704,全长801毫米、宽达535毫米。巨鳄最初被归入恐鳄属,种名内华尔恐鳄(D. neivensis)。经过对比,古生物学家指出哥伦比亚的发现其实属于普鲁斯鳄,因此将其改名为内华尔普鲁斯鳄(P. neivensis)。2005年,古生物学家在委内瑞拉的尤拉马科组发现了新的属于普鲁斯鳄化石,其头骨长达1350毫米。2006年,普鲁斯鳄属的第三个种被命名:米兰达普鲁斯鳄(P. mirandai)。普鲁斯鳄属内一共有三个种,全部发现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及周边地区。随着对于普鲁斯鳄研究的深入,人们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这是一种体型超过10米的超级巨鳄。就这样,普鲁斯鳄经过百年的沉默终于一跃成为古生物界的大明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