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英语:Dark Matter)是天文学中的概念,指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即不会发光,但参与引力作用的物质,目前只能通过引力效应推测暗物质的存在。[1]在早期宇宙,暗物质将在引力作用下率先聚集成团,形成维理化(virialized)的结构——暗物质晕(暗晕,dark matter halo),之后重子物质被暗晕的引力势阱吸引,进入暗晕中心,经过一系列物理过程形成恒星等发光天体。[8]现代宇宙学标准模型[a]认为,除了4.9%的重子物质,还存在约占26.8%的“暗物质”,[10]暗物质理论是宇宙学标准模型的基石之一,对宇宙结构的形成有重要意义。[11] 科学家最初就是根据暗物质对可见物质的引力效应推断出暗物质的存在。[12]19世纪初,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家提供了通过测量动力学属性得到引力质量的方法。之后,天文摄影技术的发明让科学家即观测到密集的恒星场中存在暗区,这些暗区的存在引发了持续的辩论。到了20世纪,开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