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梵

朱天梵
朱天梵(1883~1966),名光,又名冲,字天梵,别字汉才,以字行,三林乡人。著述《明遗民录》、《经学述概》、《述书》、《小盘柴阿文稿》、《天梵楼诗》等10余种。

人物简介

朱天梵(1883~1966),名光,又名冲,字天梵,别字汉才,以字行,三林乡人。少年家贫好学,不屑八股,游[xiáng]后,入江阴南菁书院。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东渡日本,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清华学校理化夜班。与邹容蒋方震、平海澜等交游,著《最近支那之革命运动》一书和邹容的《革命军》相呼应,评述洪秀全唐才常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物,鼓吹民族革命。次年返国,因两江总督饬令沪道缉捕,经日本驻沪领事馆掩护流亡南洋吧城,任中华学堂校长。1908年,潜回上海,与江天铎等编辑《大陆报》。民国初造,为之“意气凌云,不觉手舞足蹈”;一年后,又觉“民国气象反日就颓唐,真堪浩叹”。为谋生计,出任华亭、九江等县地方检察厅书记官,金山、松江县政府科长、秘书等职。终因事违所愿,辞职返里。1928年(民国17年)后,专心从事教育。感女权不张,创办上海景平女子中学;又历任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爱国、徐汇、崇德、正行等女校及上海艺术大学,新华艺专,震旦大学,徐家汇大、小修道院教职,长期任教上海美专,张书[],吴一峰,顾坤伯黄羲柳子谷等都出门下.1940年,获教育部服务10年以上大专教师二等奖太平洋战争爆发,弃职回乡,[dān]瓢屡空。抗日战争胜利后,家居不出,以书画自娱,对时事多所感愤,作《刺国大》等诗。上海解放之日,喜告子弟:“中国始有希望”,愿为祖国效劳。终因年老,心脏宿疾时发,不能如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邀往画院任职,也未成行。延至1966年7月8日,病发不治终。
善诗文,精书画金石。诗词3000余首,多咏怀之作,以《喝火今》词“照眼花成国,伤心佛是家”句蜚声词苑。书重汉魏,画法宋元,为“百川书画会”会员。痛于中国艺术缺少生气,先后与七宝潘苍水等创办“同文社”,与山阴田宿宇创办“庐阴书画社”,与程门雪等创办“文美社”,发行《文艺丛刊》、《文美》等期刊,以谋光大祖国艺术,“扶植人类精神”。热心公益,书法作品流传较广,画件颇自珍秘,然对“福建涵江大火”善后,刘海粟南洋义卖资助抗日战争等事都捐输数十幅。在故乡举凡地方建设,如疏浚三林港、加强火政建设等,都有所建白。崇尚气节,抗日战争开始,即焚尽所藏日文书籍,日兵骚扰朱家,以为“不识字老农”。
著述《明遗民录》、《经学述概》、《述书》、《小盘柴阿文稿》、《天梵楼诗》等10余种,金石类《梵楼印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