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

唐朝和亲公主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中国唐朝第二位和亲吐蕃公主,唐朝宗室女。本名李奴奴,出生于亲王府邸,父亲是[bīn]王李守礼,旋即被唐中宗收养于宫中,是为金城公主。继唐太宗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一位远嫁吐蕃的皇室之女。[1][2][3][4]
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奉命与吐蕃赤德祖赞联姻。中宗亲往始平县(今陕西咸阳西北),送别公主。吐蕃赞普为公主凿石铺路,[a]建立宫室。[6][7][8]金城公主入蕃后,资助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等地的僧人进入吐蕃,[b]建寺译经。唐蕃战事不断,金城公主多次上表请和,力促唐蕃友好发展。[1][7][10]开元十九年(731年),金城公主求唐廷赐《毛诗》《礼记》等汉文典籍。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金城公主代表吐蕃唐朝请求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唐蕃互通贸易。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金城公主在吐蕃去逝,唐玄宗为之哀悼,辍朝三日。[11][12][13][14]
金城公主居住吐蕃30年,带去农业纺织技术和龟兹乐,开创茶·药融合,结合中医理学,传播中原文化;以宗教为依托,调解唐蕃战争矛盾,加强了两国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友好,促进唐蕃经济和贸易往来,为唐蕃两国团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5][16][17][18]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