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蛙鳚

鳚科动齿鳚属动物
杜氏蛙[wèi](学名:Istiblennius dussumieri)为鳚科蛙鳚属的鱼类,俗名横带动齿鳚。它们是卵生的,会成对产卵,卵粘附在基质上,而浮游幼鱼则生活在浅海水域。种加词是为了纪念法国航海家和商人让-雅克·杜西米尔(Jean-Jacques Dussumier,1792-1883)。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简介

编号:
8070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中文科名:
拉丁科名:
Blenniidae
中文属名:
凤鳚属
拉丁属名:
Salarias
拉丁种名:
dussumieri
定名人: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年代:
1836
中文名:
杜氏凤鳚
原始文献:
Hist. Nat. Poiss., 11:310
模式产地:
Malabar, India
俗名:
横带动齿(鱼尉)
生境:
热带近海珊瑚礁附近
国内分布:
国外分布:
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诸岛, 南至澳大利亚昆士兰
备注:
该种是否与第1027条杜氏蛙(鱼尉)(属名为 Istiblemmius)为同种
资料来源: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422-423. 南海鱼类志[1]:703-704.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头钝短。最大体长12 厘米。雄鱼头顶具冠膜,雌鱼无。鼻须及眼上须掌状分支;无颈须。上下唇平滑;无犬齿。最后一棘小,背鳍与尾柄相连,臀鳍不与尾柄相连,除了成熟大雄鱼外,臀鳍棘很小且埋入皮内。雄鱼体侧的横带不规则;背鳍第一与第二棘间有一黑斑;背鳍软条部和尾鳍上半部为灰白色,活鱼时为橙黄色斑纹或斑点,而背鳍软条部有白色斜纹。雌鱼体侧横带较清晰;背鳍第一与第二棘间无黑斑;背、臀及尾鳍上有许多列黑色斑点。身体呈暗色,侧面有六到七条不规则的双暗条纹,背鳍前部有一个暗斑,背鳍和尾鳍上还有其他暗斑。雌鱼身上散布着与雄鱼身上条纹相对应的暗斑,而雄鱼的背鳍、尾鳍和肛门鳍上有宽暗色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