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鸭跖草科杜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若(学名Pollia japonica Thunb.),别名地藕、竹叶莲、鸭喋草等,[1]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杜若属Pollia多年生草本植物。[4][5]杜若在世界范围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越南等国家;[3]在中国产于台湾福建浙江等省区。[4]杜若在野外常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野、溪边、沟谷林边阴湿处。[4][1]
杜若高30-90厘米,有香气。根状茎长而横走,节上生根,茎呈直立或上升状,不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叶鞘无毛;叶无柄或叶基渐狭,而延成带翅的柄。蝎尾状聚伞花序常多个成轮排列,也有不成轮的,一般集成圆锥花序;总苞片披针形,萼片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状匙形。浆果球形;种子呈五面体形,灰色带紫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4][1][2]
杜若常以根茎和全草入药,称为竹叶莲,其味微苦,性凉,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小便黄赤、热淋病[dīng][yōng][jiē]肿,外用可治疗蛇虫咬伤;[2]杜若到了夏天叶片鲜绿宽大,顶部开白花,可作盆栽观赏,也可用作林下地被植物[6]

品种考证

杜若相关文献记载较早,但随着时间推移,文献中记载的杜若多与杜衡高良姜这两种植物发生混淆。《神农本草经》中这样写杜若,“味辛,微温。主胸胁下逆气。……一名杜衡”。宋代本草图经》记载,“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这里所提到“花赤色”的杜若,与开白花的杜若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医药家苏颂写杜若“茎如山姜,开紫花,不结子”,此处所描述形态特征与杜衡类似;沈拓和苏颂的观点一致,他在《梦溪笔谈·细辛辨》中写到,“东方、南方所细辛,皆杜衡也,又谓之马蹄莲”。明代以后,在正式的文献记载中,杜若、杜衡高良姜已经不划分为同一种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这三者做出明确区分,和现代认知基本一致。现代《中国植物志》对三者进行了区分,认为杜若、杜衡高良姜是三种不同的植物,其中,杜若即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莲。[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