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杨伯峻(1909年-1992年),原名杨德崇,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共党员[1][2][3]
1931年,杨伯峻拜黄侃先生为师,次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成为冯玉祥将军的研究室成员;为宣传抗日,办《抗战早报》。他先后在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执教,1960年调入中华书局担任编辑。1992年5月13日,杨伯峻去世,享年83岁。 [1][2][3][4][5]
杨伯峻的主要贡献在语言文字领域,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古汉语语法和虚词,以及中文古籍的整理和译注。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列子集释》《中国文法语文通解》《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文言文法》《文言虚词》和《春秋左传注》等。[1][2][3][5]

人物经历

杨伯峻于1909年生于湖南长沙,祖父以上三代单传。他是母亲的第二胎,未足月而生,生来很瘦弱,却也是长房长孙,所以祖父母对他爱护备至,生怕像孙子那样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