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眼

音乐艺术用语
板眼,音乐艺术用语,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用来表示节拍和拍子的名称。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如二拍子称一板一眼,三拍子称一板二眼,四拍子称一板三眼;一拍子则称有板有眼,或叫一字板。无固定板眼者称为散板。有板无眼者称流水板。其中,表示弱拍的眼是以手指按拍,称作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叫头眼,后一弱拍叫末眼;表示次强拍的眼是以鼓签敲鼓,称作中眼。板与眼即统称板眼。它们各有符号表示。在工尺谱中,常用“、”或“x”代表板;用“。”和“·”代表中眼和小眼,四拍子中的头眼与末眼均用“、”代表。[1]
关于板眼的起源,明王骥德曲律》谓:古无拍,魏晋人宋纤善击节,始制为拍。又谓:古拍板无谱,唐玄宗始命黄番绰造之,而曲句之长短,字之多少,调之紧慢,全以板作节制,故称板眼。[1]

基本解释

1. [meas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如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
2. [custom;orderliness or measuredness in speech and action]∶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