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氏尖吻鲨

软骨鱼纲鼠鲨目动物
欧氏尖吻鲨(学名Mitsukurinidae owstoni),又名欧氏剑吻鲛、欧氏尖吻鲨,是尖吻鲛科(或称尖吻鲨科箕作氏鲨科)下的唯一一个物种,是一种深海鲨鱼。它们首先于日本的海域被发现。

概述

体延长而呈圆柱形。吻突出似短剑,故又称为「剑吻鲨」。眼小,两颌显著突出;口近端位;两颌齿同形,有棘状齿冠,末端尖细,齿基部宽,有2齿根。鳃孔之後缘皆位于胸鳍基部前方。两背鳍等大,但小于腹鳍和臀鳍;胸鳍小型,后缘圆形;尾鳍不呈新月形,背侧叶长,约略等长于体长之一半;腹侧叶不甚发达。尾柄扁平,不具侧脊或凹槽。脊椎总数为122-125。欧氏尖吻鲛的特征是它的吻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鲨鱼的更为长,以此感觉猎物,两颌前移形成鸟喙状,可以突然伸出攫取猎物。它的另一个特征是半透明的皮肤,以显露出血液使身体呈粉红色。它的颚可以伸缩,当收缩时,外观就像是一头粉红色而长吻的沙虎鲨。欧氏尖吻鲛出没于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一般在深于200米水深处。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温带热带的海域,从太平洋澳大利亚大西洋墨西哥湾。它们首先于日本的海域被发现。欧氏尖吻鲛在深海捕食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主要以鱿鱼、蟹及深海鱼为食物。就它们的生命及生殖习性所知甚少,而它们的敌人亦较少。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并没有将它们分类为濒危物种。

分类

欧氏尖吻鲛最初是于1898年由朱尔敦(David Starr Jordan)以近日本横滨市的相模海发现的标本来命名。另一个标本亦于1909年被命名为剑射鱼的Scapanorhynchus jordoni。欧氏尖吻鲛曾一度被分类在剑射鱼属中,但现时这个分类是无效的。欧氏尖吻鲛的化石共有24个及其他两个已灭绝的相关属,即剑射鱼属及Anomotodon。尖吻鲛属的学名是以东京大学动物学家箕作佳吉来命名,原因是他将有关的标本交予朱尔敦作研究的。种小名则是以标本发现者Alan Owston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