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驾

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毒驾,是指未戒断毒瘾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毒驾和酒驾都是机动车驾驶员上路前绝对禁止的行为,但刑法并未对毒驾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1]
毒驾会导致比正常反应时间慢21%。吸毒后人往往会出现幻象,会导致驾驶人脱离现实场景,判断力低下甚至完全丧失判断,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其产生的原因包括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法律不够完善和毒驾的隐蔽性较强。[4]有毒驾行为的,将会处于罚款、治安拘留、及注销驾照等处罚。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的,不得申请驾照。被查获有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行为,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措施,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要注销驾驶证。[3]但毒驾并未纳入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吸毒者驾车造成他人死亡或者重伤,存在放任或过失的意志因素,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如以危险方法危害共同安全罪。[5]
预防毒驾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吸毒人员驾驶资格的管理、[6]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测机制、加强源头管控、加大查处力度和强化宣传教育。[4]

定义

根据公安部《车辆驾驶人员体内毒品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毒驾是指吸食、注射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后驾驶车辆,并且血液、唾液中毒品含量达到或超过规定阈值的行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