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木雕

汉代木雕
中国西汉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木雕文物。主要有俑、动物及车船模型等立体雕刻和木[guǒ]板上的浮雕两类。木俑及木模型两汉都曾流行,西汉时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的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东汉时则流行于西北地区,在甘肃省发现最多。

木俑

西汉木俑

西汉最早的木俑,从技法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所受战国楚墓随葬木俑的影响,但雕刻得更为细致传神,如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木俑。这些木俑分着衣的和不着衣的两种。前一种因通体穿着丝织品的长衣,所以只对俑头施加了精细的雕刻,躯体仅雕出肩、臀、腰、腿等大略轮廓,以支撑外着的彩衣。其中突出的有高度超过79厘米的两件戴冠男俑和10件体高69~78厘米的侍女俑。女俑面容秀美,以墨绘眉目,朱涂口唇,颇具风姿。后一种则雕出肢体衣纹的细部轮廓,然后施加彩绘,形体较小,多为歌乐侍仆,其中较为生动的是该墓北边厢出土的 5件坐姿乐俑,或吹竽或鼓瑟,高30厘米左右。到西汉晚期,江南地区随葬木俑不论题材和艺术风格都有些变化,江苏省盱眙、扬州等地出土的姿态生动的百戏木俑,以扬州胡场西汉晚期墓出土的坐姿说唱俑最为传神,技法已属于立体圆雕。除俑外,江南西汉墓也出土有木马木船模型。广州出土的木船上还有持桨划船的木俑,为了解当时船舶的形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东汉木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