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笑侬

中国京剧作家
汪笑侬(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俊清,号竹天农人,满族,出生于北京。自幼聪颖好学,喜爱戏曲,成为当时誉满京城的著名京剧名家,汪派创始人,被誉为京剧改良的先驱。汪笑侬擅长演唱表达悲愤慷慨情感的剧目,如战长沙、文昭关、取成都等,继承了徽、汉二调的唱腔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汪派唱腔。他曾任知县,后投身文艺界,选择戏曲作为传达其理念的媒介。汪笑侬编导了二十多部戏曲,批判时政,宣扬儒家思想[1][2]

简介

汪笑侬(1858~1918)
中国京剧作家,表演艺术家。满族。北京人。1858年5月15日出生,本名德克金(亦作德克俊),字润田,号仰天;又名僢,字舜人,号孝侬,别署竹天农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聪明,1879年(光绪五年)中举,但他无意追求功名。翌年,其父给他捐一河南太康知县,因性情刚直,被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
他的表演做功细致、逼真,唱功戏也得心应手,取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之长,融会徽、汉二调,自成一派,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世称汪派。且他是京派改良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