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fulicarius),又名灰瓣足鹬,为鹬科瓣足鹬属的鸟类。体长20-24厘米,嘴短而粗,繁殖期黄色,尖端黑色,脚褐色, 趾具黄色瓣蹼。分布于北极地区,越冬于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非和智利海岸地区。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地。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冰洋海岸的苔原沼泽地带,非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富有浮游生物的海洋上。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浮游生物为食。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灰瓣蹼鹬夏羽颏、嘴基、额、头顶和后颈黑褐色。眼周和眼后头侧有一块略呈卵圆形的白斑,头的余部和整个下体栗红色。翕[xī]、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棕色和皮黄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色,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在翅上形成白色带斑;飞羽石板灰色,具白色羽轴纹。尾灰色,中央1对尾羽黑色。腰灰色,两侧缀有一些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雄鸟体形较小,头顶缀有皮黄色或皮黄白色条纹,显得羽色较淡。下体两侧和腹亦微缀有白色。冬羽头和下体白色。自眼后耳区开始,经眼到眼前缘有一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头顶并具灰黑色斑,有时此斑仅局限在头顶后部或头顶后枕部,有时扩展到后颈。后颈、翕、肩和翅上覆羽淡灰色,具细窄的白色羽缘。腰中间灰色,两侧白色,尾灰色。胸侧和两胁缀有灰色。 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头顶、后颈、翕、肩、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有宽阔的皮黄褐色羽缘和端缘。头侧、颈侧和下体白色。自眼后经眼到眼前有一黑色带斑。脸、颈侧和上胸沾有粉红皮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