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

隋唐至宋代饮宴时的歌舞音乐
燕乐是我国古代宫廷音乐中的一部分,宫廷俗乐的总称,与雅乐相对,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等,其主体是歌舞音乐。广义的燕乐指古代皇宫贵族宴[xiǎng]宾客所使用的音乐;狭义的燕乐则指的是唐多部乐中的第一个乐部——燕乐部。宫廷燕乐是在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的基础上,经过宫廷乐工的筛选加工,专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服务。[1][2]
燕乐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居于燕乐中的重要地位,较以前的相和大曲和清乐大曲更细致,更复杂多变,其结构也庞大,标志着歌舞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乐器运用上也较前代有了很大发展,以琵琶为中心,同时引用诸多从边疆和国外传入的新乐器。[2]

作品内容

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隋唐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境内其他民族以及外来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它在隋、唐几位嗜好音乐的皇帝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发展。
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