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猿人

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猿人化石
爪哇猿人(学名:Homo erectus erectus),又称爪哇人,是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直立人[1]。其化石遗存是由荷兰古生物学家欧仁·杜布瓦于1891年在荷属印尼东爪哇省梭罗河畔发现的。当时杜布瓦将其命名为“直立猿人”(Pithecanthropus erectus)。爪哇猿人被认为是现代人的祖先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之一。

历史背景

爪哇猿人的发现受到了进化论思想[2]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德国达尔文主义者的海克尔的影响。荷兰年轻医生杜布瓦坚信能在印度尼西亚找到人类的远祖,因此他在19世纪80年代末前往印尼。他雇用了50名囚犯,沿着爪哇岛[3]上的梭罗河岸边搜寻,最终在1890年的一个叫凯登布鲁伯斯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古人类的下颌骨。1891年,他在特里尼尔村找到了一个具有许多猿的性状的头盖骨;第二年,他又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一根与现代人相似的大腿骨,其形态表明大腿骨的主人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杜布瓦认为,先后发现的头盖骨和大腿骨实际上应该属于同一个体,它是现代人的祖先;于是他在1894年发表论文,将这些化石定名为直立猿人,后人也经常将这些古人类俗称为爪哇猿人。

物种分类

爪哇猿人在最初被发现时,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曾引起科学界的广泛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化石只是大长臂猿或者现代人的遗骸,而非人类进化的过渡形式。然而,随着更多化石的发现以及对已知化石的研究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爪哇猿人为早期人类的观点。1950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迈耶将爪哇猿人归入人属(Homo),并将其命名为直立人(Homo erectus)。此后,为了区分不同地区的直立人亚种,有些科学家开始将爪哇地区发现的直立人视为一个独立的亚种,即直立人直立亚种(Homo erectus erec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