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七世

维多利亚女王之子
爱德华七世(英语:Edward VII,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全名阿尔伯特·爱德华(英语:Albert Edward),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长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海外自治领的国王、印度皇帝。[1][3]
爱德华七世出生于白金汉宫,1858年被授予嘉德骑士勋章,曾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就读。他在1863年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女亚历山德拉结婚。1867年被授予蓟花骑士勋章,1868年被授予圣帕特里克骑士勋章。由于他的生活方式不拘礼节,有时失于检点,女王一直不许他掌管任何实际朝政事务,直到他年逾五十岁。[1]1900年4月4日,威尔士王子爱德华在布鲁塞尔火车站遭遇暗杀,有一颗子弹擦过头部,但他未受伤。[4]1901年1月22日,爱德华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享年59岁。1902年8月9日,爱德华七世加冕为王。[1]他在1903年的巴黎访问中为“英法协约”奠定了基础。[5]1910年5月6日,爱德华七世在白金汉宫逝世,其儿子威尔士亲王乔治称王,称作国王乔治五世[1]
1901年至1910年,在爱德华七世统治时期,标志着英国君主制和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维多利亚女王长期统治之后,爱德华七世试图使君主制现代化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他富有魅力的个性和对社交的热爱为他赢得了“和平使者”的称号,并帮助改善了英国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关系。爱德华七世几乎与所有其他欧洲君主都有血缘关系,因此被称为“欧洲叔叔”。尽管爱德华七世的统治时间相对较短,但他的努力对英国君主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为20世纪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6][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