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鼻龟(Carettochelys insculpta),两爪鳖科两爪鳖属的一种。[1]又名两爪龟、[3]两爪鳖、飞河龟、新几内亚龟等。[4]成年体平均体重22.5千克,平均壳长46厘米。[8]头部淡灰褐色,鼻孔延长呈管状,似猪鼻状。[3][9]背甲淡灰褐色,无盾片;腹甲白色,亦无盾片。四肢特化为鳍状,其末端仅露出2爪,爪与爪间具蹼。[10]尾短呈淡灰褐色,末端有盾片。[9]头和四肢不能缩入壳中。[11] 猪鼻龟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北领地)、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6]水栖龟类。[12]栖息于河流、泻湖,沼泽,湖泊和洼地,[6]属杂食性。[6]每年7~10月为繁殖季节,产卵数量在7~39枚之间;孵化期为60~70天,温度对卵在孵化时的性别决定起关键作用。当温度为32°C时,雌雄各半,低温为雄性,高温为雌性。[8]在圈养条件下的寿命为38.4年。[8] 猪鼻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国际野生动物贸易、收集蛋和龟肉供本地食用,以及栖息地的破坏。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长相,成为宠物市场的新宠,导致捕捞增加。[13]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级别濒危(EN)。[6]2023年2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4] 命名
1886年,Ramsay将其命名为Carettochelys insculpta。[1]因其吻部突出似猪鼻状,故名猪鼻龟。又因前、后肢仅具两爪,故又名两爪龟,[1][3]两爪鳖。[4]亦称飞河龟(Fly River Turtle)、大洋洲猪鼻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