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1][2]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地球的健康与珊瑚礁密不可分,因为珊瑚礁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以及十亿人口,珊瑚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珊瑚礁生物群落对环境条件要求相当严格,其主要成员造礁珊瑚,需要较高的水温,在年平均水温约为23~27°C的水域生长最为旺盛;在低于18°C的水域,只能生活,而不能成礁,因此,珊瑚礁生物群落通常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低纬度热带及其邻近海域,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4] 2020年全球珊瑚礁监测网(GCRMN)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表明,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世界上的珊瑚礁逐渐丧失了约14%的珊瑚,主要是由反复发生的大规模白化事件造成,总共约有11700平方公里的硬珊瑚消失。[5] 科学价值
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