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

以珊瑚目的动物为主形成的生物堆积体
珊瑚礁(Coral Reef)是指热带亚热带浅海中以造礁珊瑚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它造礁及喜礁生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多孔、疏松的生物堆积体。[1][2]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礁。[4]
中国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已查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共3目18科65种,其中,软珊瑚目7科27种,群体海葵目1科1属1种;石珊瑚目10科23属37种(截至2016年5月)。[5]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珊瑚礁通常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根据珊瑚礁地理分布的不同,可分为深水珊瑚礁和热带珊瑚礁。[6]珊瑚礁的色彩主要来源于虫黄藻的颜色,[7]有些珊瑚虫也会吸附海洋中的各种元素而形成不同颜色。[6]珊瑚礁是一个具有高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的生态系统,[2]影响着周围海洋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8]它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产卵、繁殖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3]珊瑚礁具有消浪减灾的功能,对于海岸带及居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很多新型海洋药物和活性物质开发的宝库,[9]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珊瑚礁是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3]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珊瑚礁资源严重退化。[10]全球44%的造礁珊瑚物种面临灭绝风险。[11]
截至2022年4月,全球共有29处珊瑚礁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涉及的珊瑚礁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12]在中国,红珊瑚科所有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角珊瑚目石珊瑚目苍珊瑚目的所有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

定义

珊瑚礁是指热带亚热带浅海中以造礁珊瑚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他造礁及喜礁生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多孔、疏松的生物堆积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