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出现并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2]地球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孕育了生命和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并形成了种类丰富的生态系统,地球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3]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群落和种群等层级关系。[4]
生物圈这个词最早由地质学家修斯(Eduard Suess)在1875年提出,在1926年被矿物地球化学家维尔纳德斯基(Vladimir I. Vernadsky)进行了明确定义。[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海平面上10km至海洋底部,总厚度约为33km,[3][5]其能量由太阳提供,能量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表面,经过吸收和再循环,最后转变成热。这些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有大约10%被贮存在生物体内,其余的90%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6]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寄生[a]、共生[b]捕食等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不同的营养级[4]
生物圈中也存在着破坏与失衡,如环境污染、[7]温室效应[8]和粮食问题[9]等。为了修复生物圈,各种技术应运而生,有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7]从生物圈的概念创立以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索,如“生物圈2号”工程[10][11]和“人与生物圈计划”。[4]

词源与内涵

词源